Charles Gounod,中文名查理·弗朗索瓦·古诺,全名Charles Francois Gounod,法国作曲家,1818年6月18日生于巴黎。父亲是画家﹐曾获罗马大奖赛第2名。母亲是钢琴家。
古诺自幼从母亲学音乐﹐后来又拜作曲家雷哈为师﹐在上大学之前已具有相当高的音乐修养﹐同时还学习美术。1836年进入巴黎音乐学院,他的老师有阿莱维、勒絮尔、齐默尔等当时最著名的作曲家。入学第2年即获罗马大奖第2名。1839年以康塔塔《费尔南德》Fernand获罗马作曲大奖,得以公费在罗马学习三年,并访问了维也纳、柏林、莱比锡等地,此间他接触到各国著名的音乐作品和音乐家,也接触到了大量**教和非**教的艺术,他也热衷于宗教音乐的研究,这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841年5月1日﹐他的第1部重要作品《三声部弥撒曲》在罗马上演。1842年秋离罗马回国﹐沿途访问了维也纳﹑柏林等地﹐接触到各国音乐的优秀作品和著名人物。在维也纳他写下了一些宗教作品,并自己担任指挥,在圣查尔斯教堂演奏。在莱比锡受到门德尔松的热情接待﹐亲自为他演奏和讲解巴赫的管风琴作品。这些活动对古诺日後的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1842年回到巴黎后,曾任教堂管风琴师和歌队指挥。1852年任巴黎最大的男声合唱团“奥费翁合唱团”的指挥。1858年到抒情剧院工作﹐在这里他写出了第1批成功的歌剧作品﹐其中包括使他名垂后世的《浮士德》(1859)。由于普法战争的影响﹐1870年9月古诺携全家避居英国。由于维多利亚女王十分欣赏《浮士德》而得宠于王室﹐一度是英国音乐生活中的红人。
基本资料
歌手名:Charles Gounod
中文名:夏尔·弗朗索瓦·古诺
别名:Charles Francois Gounod
国籍:法国
出生地:法国巴黎
出生日期:1818年6月18日
职业:法国作曲家
代表作品:《圣母颂》
演艺经历
1836年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入学第2年即获罗马大奖第2名。
1839年以康塔塔《费尔南德》Fernand获罗马作曲大奖,得以公费在罗马学习三年,并访问了维也纳、柏林、莱比锡等地,此间他接触到各国著名的音乐作品和音乐家,也接触到了大量**教和非**教的艺术,他也热衷于宗教音乐的研究,这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841年5月1日﹐他的第1部重要作品《三声部弥撒曲》在罗马上演。
1842年秋离罗马回国﹐沿途访问了维也纳﹑柏林等地﹐接触到各国音乐的优秀作品和著名人物。在维也纳他写下了一些宗教作品,并自己担任指挥,在圣查尔斯教堂演奏。在莱比锡受到门德尔松的热情接待﹐亲自为他演奏和讲解巴赫的管风琴作品。这些活动对古诺日后的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返回巴黎后,被任命为外国传教团(Missions Etrangeres)合唱指挥,还组织过“古诺合唱团”。此后,由于宗教的责任感,他在圣叙尔皮斯(Saint Sulpice)神学院参加了两个学习的神学学习,但并没有接受神职。
1848年结束学习后继续担任合唱指挥。而出于对***的信仰,他谱写了大量宗教作品。
1851年起,古诺开始致力于歌剧的创作,写下了《萨福》Sapho、《突变的医生》Le médecin malgré lui、《浮士德》Faust、《罗密欧与朱丽叶》Roméo et Juliette等成功的歌剧。
1852年任巴黎最大的男声合唱团“奥费翁合唱团”的指挥。
1858年到抒情剧院工作﹐在这里他写出了第1批成功的歌剧作品﹐其中包括使他名垂后世的《浮士德》。
1869年起古诺将道白改为朗诵调﹐增添了芭蕾舞场面﹐由巴黎歌剧院演出﹐从此成为最受欢迎的歌剧之一。
1870年离开巴黎,到伦敦住了几年。由于他成功地创作了歌剧《浮士德》而成为英国王室的贵宾,一度是英国音乐生活中的红人。
1875年返回法国后,潜心于宗教音乐的创作。
1882年完成了宗教剧《救赎》The Redemption。
1885年完成了他最后的一部优秀歌剧《生与死》Mors et Vita。
主要作品
热门歌曲:
1.An Den Fruhling
2.Ave Maria
3.圣母颂
热门专辑:
1.Musique Classique Triste
2.Violin Masterworks
3.Christmas Cantat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