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贤,别名Nathan Wang,好莱坞著名华裔作曲家,艾美奖最佳音乐大奖获得者。一道有别于好莱坞配乐家非欧即美日的亚洲之光、中华之色。谈及他在国际的影响,除了源自其百部影视配乐作品,更值得一提的是他与三位“影视巨头”的合作成龙、斯皮尔伯格和汉斯·季默。从巨星成龙真正意义上打开好莱坞电影大门的第一部作品红番区《RUMBLE IN THE BRONX》开始,他先后为成龙主演的电影,包括《警察故事4:简单任务白金龙》《FIRST STRIKE》《我是谁》《WHO AM I?》和《神话》《San Wa》等在内的多部作品谱写了配乐。十数年间,Nathan Wang亲历并完善了成龙“西进东归”的影视之路。某种程度上说,Nathan Wang是成龙取得国际地位的重要见证和保证。作为一名在好莱坞享负盛名的华裔配乐家,王的成功也体现在与好莱坞超级名导史蒂芬·斯皮尔伯格监制(Steven Spielberg)的三部二战记录片《消失的1945》又译《最后的日子》《The Last Days》《和平的代价》《Price For Peace》和《柏林迷路的孩子》《The Lost Children Of Berlin》的合作上。其中,Nathan Wang与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和格莱美最佳电影配乐专辑奖获得者、当今好莱坞电影配乐掌门人汉斯·季默合作的《The Last Days》获得第71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2011年,王宗贤独立完成纪录片《The Legend Of Pancho Barnes And The Happy Bottom Riding Club》的音乐,获艾美奖最佳音乐大奖。
基本资料
中文名:王宗贤
别名:Nathan Wang
国籍:美国
出生地:美国加州洛杉矶
出生日期:1956年8月8日
毕业院校:牛津大学
职业:音乐作曲家兼导演
代表作品:《红番区》《警察故事4:简单任务白金龙》《消失的1945》
主要成就:艾美奖最佳编曲奖、Dramalogue奖的最佳音乐和音效奖
音乐搭档:加里·蔡斯(Gary Chase)
演艺经历
3岁的时候,在妈妈的鼓励之下,他开始学习钢琴。
9岁的时候,他在南加里福尼亚大学跟著名的作曲家Morten Lauridsen学习作曲。
18岁从美国南加州音乐系毕业后,“闲来无事”的王宗贤考取了牛津大学医学专业,并一直读到博士。
1994年获得了享有盛誉的第2届新加坡金曲奖。
1999年,他与汉斯·季默共同配乐的电影《最后的日子》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他也被委任为洛杉矶歌剧院写作歌剧,该剧于2000年由艺术总监多明戈首次唱响。他还因电视节目《**狂热》(Reefer Madness)获得过艾美奖最佳编曲奖。
2004年,他还获得约翰·威廉斯的青睐,共同为约翰·克里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放映的纪录片配乐。
2005年,他以前菲律宾第一夫人伊梅尔达·马科斯的生活为背景写出了音乐剧《伊梅尔达》,该剧在纽约作为非百老汇剧目演出前,曾在洛杉矶黄哲伦剧院上映。
2011年11月2日,应德稻集团与上海视觉艺术学院邀请,好莱坞著名电影音乐人、美籍华裔作曲家王宗贤教授在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图文信息中心四楼为观众作了一场题为“好莱坞电影配乐”的讲座。
2012年9月14晚,好莱坞著名华裔作曲家王宗贤(Nathan Wang)教授与新锐导演宁浩在北京大学二教109教室为北京大学师生奉献了一场主题为“音乐与电影的华丽探戈---听世界著名配乐大师讲述如何与导演合作”的专题讲座。
主要作品
热门歌曲:
1.闪回中的舞曲
2.孔雀之舞
3.迷雾之中
热门专辑:
1.急先锋 电影原声带
2.唐人街探案3 电影原声带
3.微微一笑很倾城 电影原声带
荣誉记录
曾7次获得Dramalogue Awards的最佳音乐和音效奖(获奖)
几乎每年都获得Drama Critics Circle Awards(戏剧评论奖)和Ovation Awards(喝彩奖)的(提名)
1994年 经他编曲的流行歌曲 《我愿意》在1994年获得了享有盛誉的第2届 新加坡金曲奖(获奖)
1999年 他与汉斯·季默共同配乐的电影 《最后的日子》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获奖)
他还因电视节目 《**狂热》(Reefer Madness)获得过艾美奖最佳编曲奖(获奖)
2011年 王宗贤(Nathan Wang)先生因纪录片 《The Legend Of Pancho Barnes And The Happy Bottom Riding Club》获艾美奖最佳音乐大奖(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