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夫·哈恩(Joseph Hahn),1977年3月15日出生,是一位在当代摇滚乐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跨界艺术家。作为林肯公园(Linkin Park)创始成员中不可替代的创意核心,他不仅以DJ身份塑造了乐队标志性的电子音效,更以导演和视觉艺术家的双重身份构建了这支乐队的完整艺术宇宙。自2000年林肯公园首张专辑《Hybrid Theory》起,哈恩便以独特的搓碟技巧、转盘操控和电子采样技术贯穿乐队所有八张专辑的创作。他擅长将工业噪音与电子脉冲交织,为《In the End》《Crawling》等经典曲目注入机械感与未来感并存的音效层次。与此同时,哈恩与主创成员麦克·信田(Mike Shinoda)共同主导了乐队视觉体系的搭建——从《Meteora》封面悬浮于空中的希腊修道院,到《Minutes to Midnight》的末日时钟装置,这些充满隐喻的视觉符号成为林肯公园音乐哲学的延伸。在音乐影像领域,哈恩展现出惊人的导演天赋。他执导的《Numb》以褪色胶片质感和镜像破碎的视觉语言,精准诠释青少年迷茫心境,该MV在YouTube创下超15亿次播放量;《What I've Done》通过快速剪辑的战争与自然灾难画面,呼应歌曲对环境议题的思考;而《From the Inside》中虚实交织的剧场式运镜,则成为乐队影像美学的里程碑之作。这些作品不仅获得MTV音乐录影带大奖提名,更被《滚石》杂志评价为“将音乐可视化推向新维度的实验”。2002年格莱美颁奖礼上,当林肯公园凭借《Crawling》斩获最佳硬摇滚表演奖时,哈恩以韩裔身份创造了历史——他成为首位捧起格莱美留声机的亚裔DJ。这一突破性成就不仅标志着主流音乐界对多元文化的接纳,更激励了无数亚裔音乐人打破文化壁垒。在乐队活动之外,哈恩持续拓展艺术边界:他为《变形金刚》系列电影创作概念艺术,在洛杉矶当代艺术馆举办个人装置展览,其混合机械美学与东方笔触的视觉作品被《艺术论坛》称为“数字时代的禅意表达”。从唱片内页到美术馆白墙,约瑟夫·哈恩始终在证明:音乐人的创造力,永无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