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宝森,1909年10月9日生于北京,字钟秀,别号时斋,祖籍安徽合肥,京剧演员,工老生。在20世纪50年代,杨宝森在精研谭、余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地进行艺术创造,成就了以韵味取胜、从细微处体现旋律、细腻而不琐碎、耐人回味的艺术风格,世称“杨派”。
1917年,杨宝森开始随父亲杨孝方学武生。1920年,在蒙师裘桂仙的介绍下,杨宝森开始在斌庆社科班搭班学艺,第一次公演是在吉祥戏园演唱京剧《朱砂痣》。1924年,首次南下赴上海演出,包括剧目《定军山》《汾河湾》等。1929年,在倒仓息影五年后,灌录了多张唱片,包括《七星灯》《马鞍山》等。1934年,在北京正式搭班演戏;11月,随梅兰芳赴山东济南演出。1939年2月,以京剧群戏《雁门关》受到诸多关注。1940年,组班宝华社。1942年,宝华社演出剧目《四郎探母》受到诸多观众观看,杨宝森也因此被选入“四大须生”行列。1946年,参加“全沪名伶盛大京剧会串”演出。1951年,在上海为抗美援朝义演京剧《搜孤救孤》。1956年3月,宝华社被吸纳进天津京剧团,杨宝森任团长。1957年,天津市京剧团一分为二,杨宝森率一团赴山东巡回演出。1958年1月28日,杨宝录制了最后一版京剧《文昭关》的录音。
基本资料
歌手名:杨宝森
别名:杨失伍、钟秀、时斋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1909年10月9日
星座:天秤座
职业:演员
祖籍:安徽合肥
行当:老生
代表作品:《失空斩》《洪羊洞》《定军山》《四郎探母》《伍子胥》
演艺经历
1917年,开始先随父亲杨孝方学武生,后随名净裘桂仙习老生并练毯子功,同时也向陈秀华学习京剧《文昭关》。
1920年,在蒙师裘桂仙的介绍下,杨宝森参加了武生俞振庭开办的斌庆社科班搭班。
1922年,杨宝森在斌庆社科班学艺期间,得到教师陈秀华教授谭派戏,边学边演下表演得到很大进步,第一次公演是在吉祥戏园唱京剧《朱砂痣》。在斌庆社期间,还曾表演过《上天台》《断密涧》《南阳关》等剧目。
1924年5月,首次南下赴上海演于更新舞台,共演三月,共28出不同戏码,包括《定军山》《汾河湾》《游龙戏凤》《四郎探母》等剧目。
1929年,聘请胡琴手孙佐臣操琴,在蓓开公司灌录唱片《七星灯》《马鞍山》等唱片四张,后又在大中华公司灌制唱片《摘缨会》《战宛城》等十张唱片;同年4月,搭章遏云班,首次赴天津演出,挂二牌。
1933年4月5日至5月25日,在上海天蟾舞台演出《打金砖》等京剧,共50天,合作者有张艳卿、金少山、陈鹤峰等。
1934年,在北京正式搭班演戏;2月,参加荀慧生班,赴上海演于天蟾舞台,并在宝塔公司灌制唱片《上天台》等,连前共计18张。11月,随梅兰芳赴山东济南演出。
1935年,在北京应吴素秋邀请,合作演出一期,剧目有《骊珠梦》等。
1936年5月,随陆素娟赴天津演于国泰大戏院;11月,随梅兰芳赴山东济南演于进德会京剧场。
1937年2月,应金少山邀请,在北京演于华乐戏园。
1938年,与南京程派名票高华于百代公司合灌唱片《桑园会》,计3张,操琴为黎秋觉、耿少峰。
1939年2月,随章遏云赴上海演于黄金大戏院,挂二牌。演期近三个月,以合作京剧群戏《雁门关》受到诸多关注;9月,随宋德珠南下上海,演于黄金大戏院,挂二牌;11月,在上海加入王玉蓉班合作演出,演期一个半月。
1940年,由上海返回北京后,组班宝华社挂头牌。先在京演于广德楼,以京剧《失空斩》《洪羊洞》等为号召,受到关注。后率领张丽君、王泉奎等人赴青岛、天津及东北奉天(沈阳)等地巡演。
1941年4月,在北京上演新排戏《摘缨会》;9月,在北京应程砚秋剧团邀约,参加“秋声社”,与程砚秋合作演出;10月,随程砚秋剧团赴上海演于黄金大戏院,演期一个半月,与杨宝忠合作演出《红鬃烈马》《四郎探母》等剧目;同年,经杨宝忠和李华亭的策划,其组建的宝华社以京剧《四郎探母》打炮,由杨宝森领衔主演,但由于旦角及主要配演关注度低,只有一百多个观众,叫好不叫座。
1942年,宝华社经李华亭出面主办,聘请侯玉兰、叶盛兰、李多奎、茹富蕙、哈宝山等演员参演,剧目仍为《四郎探母》,演出后受到诸多观众观看,杨宝森也因此被选入“四大须生”行列;同年11月,宝华社赴上海,与郑冰如合作演于天蟾舞台,演期一个半月。
1943年1月,在上海首演京剧《伍子胥》;7月,在北京组班“瑞义社”,赴天津演于中国大戏院,演出剧目包括《失空斩》《四郎探母》《骂曹》《洪羊洞》等;8月,再度南下上海演于黄金大戏院,与李玉茹、章遏云合作。
1944年1月,赴天津演出京剧《伍子胥》;4月,赴上海演于黄金大戏院,挂头牌,合作者有李玉芝、姜妙香、梁慧超、王泉奎等,演出剧目包括《伍子胥》《黑水国》《打面缸》等。
1946年,应青岛回民组织筹备基金会邀请,携章遏云、李多奎、梁慧超等演于青岛永安大戏院;10月31日,在上海天蟾舞台,参加“全沪名伶盛大京剧会串”演出,剧目为《双姣奇缘》等,与梅兰芳、周信芳、言慧珠等人同台;11月,随梅兰芳剧团演于上海中国大戏院,虽为梅挎刀,但有时排名并列,双挂头牌。
1947年1月,继续与梅兰芳合作演于上海中国大戏院;1月13日,与梅兰芳在天蟾舞台义演剧目《御碑亭》;1月15日,与程砚秋义演剧目《朱痕记》;9月,在上海中国大戏院参加杜月笙60岁生日演出,剧目为《法门寺》,合作者有张君秋、裘盛戎、芙蓉草等;10月,第二次参加梅剧团演于上海天蟾舞台。
1948年4月,第三次参加梅兰芳剧团演于上海天蟾舞台,演期50天。
1949年8月,与尚小云合作赴天津演出。
1950年7至8月间,赴香港演于利舞台,与马连良、张君秋等同台合作。
1951年11月,杨宝森剧团演于上海中国大戏院,共40天;12月24至25日,在上海天蟾舞台为抗美援朝义演京剧《搜孤救孤》,与周信芳合作。
1953年3月,杨宝森剧团演于南京中华剧场;9月,由山东转赴上海演于人民大舞台,首演京剧《秦琼》。
1954年5月,在上海红都剧场演出一期,共40天,计45场。
1955年6月,杨宝森领导宝华京剧团再赴上海,演于人民大舞台,杨宝忠、杭子和伴奏;7月15日,在上海最后一次演出京剧《定军山》《阳平关》。
1956年3月,天津京剧团成立后邀请杨宝森入团,并把宝华社包括勤杂工在内的七十多人全部吸纳进天津京剧团,由杨宝森和厉慧良任团长;6月,举行三天建团公演,随后赴北京、武汉、上海等地演出。
1957年2月,天津市京剧团由上海回天津演出,杨宝森在天津最后一场演出京剧《奇冤报》。同年,天津市京剧团一分为二,杨宝森率一团赴山东巡回演出;11月,在北京与程砚秋合录唱片《武家坡》。
1958年1月28日,杨宝森吸纳别家唱腔,在中国唱片社录制了最后一版京剧《文昭关》的录音。
主要作品
热门歌曲:
1.【京剧】击鼓骂曹
2.【京剧】文昭关
3.【京剧】空城计
热门专辑:
1.【京剧】大登殿
2.【京剧】捉放宿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