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启儒(1900年),出生于北京市,相声表演艺术家。他的表演捧逗俱佳,台风潇洒,沉着稳健,趣味文雅。代表节目有《熬柿子》(单口)、《关公战秦琼》《夜行记》《戏剧与方言》《改行》《打电话》等。郭启儒出身贫苦,幼时读过六年私塾,酷爱相声,二十三岁曾在北京鸿奎社学演文明戏,二十五岁拜刘德智为师学说相声。民国十四年至二十九年(1925至1940年),他曾与相声名家刘德智、焦德海、张寿臣、于俊波、焦少海等在北京天桥、先农市场、东安市场、隆福寺等处撂地演出,当时他常演的相声段子有《大保镖》《文章会》《贼说话》《大相面》等。他晚年曾说:“那时候,甭管什么活,许我不使,不许我不会”。1923年,开始在北京学演文明戏。1925年,拜刘德智为师学说相声。1927年,在北京天桥、先农市场、东安市场、隆福寺等地卖艺。1932年,与于俊波在百代公司灌制了相声唱片《俏皮话》。1940年6月,开始与侯宝林合作,二人应邀到天津驻场演出。1942年下半年,开始在商业电台说相声。1943年,因收入不够,开始在在天津几家园子里赶场说相声。1945年底,回到北京,与侯宝林辗转于各个剧场说相声。1950年1月19日,他参加了北京相声改进小组,致力于相声的改旧创新。1951年7月20日,赴朝鲜前线慰问。1955年5月,调入中央广播说唱团。
演艺经历
民国二十九年起,他与侯宝林合作,为侯捧哏,在天津南市燕乐戏园首次联袂献艺,一鸣惊人。又经电台广播扩大了影响,声名大震,成为当时颇负盛名的五档相声之一。当时他常演的曲目有《戏剧杂谈》《卖布头》《闹公堂》《改行》等,被天津知识界誉为“文明相声”。他与侯宝林自天津返北京后,在西单游艺社、上海游艺社和凤凰厅演出,每天日夜两场,上座非常好。
1950年他参加了北京相声改进小组,致力于相声的改旧创新,并讲课教学,培养青年相声演员。
1951年,他与侯宝林参加了第一届赴朝慰问团,在朝鲜前线编演了《杜鲁门画像》《狗腿子》等新相声。
1952年起,他俩加入北京曲艺三团。
1954年曾随中国人民解放军代表团赴西藏作慰问演出。
1955年又一起调入中央广播说唱团。
1956年马季初到中央广播说唱团,他主动向马季传授训练基本功常用的相声段子《对春联》,录音演出时,还为马季捧哏。
1962年李文华到广播说唱团后,他承担了培养任务,与李朝夕相处,言传身教,使李受益匪浅。其亲传弟子有全长保、佟大方、于连仲、李福增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