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电影:《爱乐之城》
爵士乐与电影的渊源可追溯至1927年第一部有声影片《The Jazz Singer》(爵士歌手)的诞生,这部改编自百老汇热门歌舞剧的电影因首次采用“有声对白”在好莱坞和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从而结束了无声片的时代。
爵士乐曾经也是一些经典黑帮片的文化注解,早期美国1940至1950年代的黑S电影Film noir,后来弗朗西斯.科波拉的《棉花俱乐部》1984和罗伯特.奥特曼指导的《堪萨斯情仇》1996等。
在欧洲1950年代末新浪潮的导演们也大胆地在自己的作品里穿插爵士乐,有些学者认为是当时的新浪潮导演受爵士乐影响而将影像“爵士化”。1986年,法国导演伯特兰.塔维涅的《'Round Midnight》(午夜旋律)记录了这段历史,影片开头打出字幕――献给流亡欧洲的已故著名爵士钢琴演奏家Bud Powell和萨克斯演奏家Lester Young。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伍迪.艾伦,斯派克.李等这几位美国著名导演都是好莱坞的爵士乐狂热份子,也都曾拍过直接向爵士乐致敬的电影。
爵士乐发展虽然只有短暂的百余年,但是它涵盖范围广、内容多样化,是电影配乐人所喜爱采纳的音乐风格。如今直接以爵士乐作为题材的电影也逐渐多了起来。
欢迎光临电影爵士乐小酒馆,这里不仅有醇郁酒香, 还有爵士乐与光阴的故事。
歌单对应详细片单见歌单评论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