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宝瑞,出生于1915年,北京人,中国相声第六代演员,师从张寿臣。
刘宝瑞的相声作品借鉴吸收了独角戏、评话、电影、戏剧等姐妹艺术的优点,大胆革新创造,形成了声、容、情、神兼备的独特艺术风格。尤以单口相声见长,被誉为“单口大王”。
十三岁时拜相声家张寿臣为师。十四岁赴天津,与马三立、赵佩茹、李洁尘等在南市联兴茶社相声大会演出,并在广播电台播音,开始崭露头角。1940年从济南回北京,在启明茶社相声大会演出,声誉鹊起。后去南京、上海等地献艺。刘宝瑞以单口相声表演而著称,被称为“单口相声大王”。1940年代末,赴香港演出,首先把相声艺术介绍给予港澳观众。1949年后参加中国曲艺团,后调至中国广播说唱团。刘宝瑞对新相声的创作、传统相声的挖掘整理、单口相声表演艺术的发展与提高均作出了重要贡献。
基本资料
中文名:刘宝瑞
别名:明光、立棠、刘明光
国籍:中国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1915年1月1日
星座:摩羯座
职业:相声演员
师从:张寿臣
相声世代:第六代
辈分:宝字辈
徒弟:殷文硕、唐杰忠、王文林等
代表作品:连升三级、珍珠翡翠白玉汤、官场斗、解学士
演艺经历
刘宝瑞1915年生于北京,本名刘明光。自幼家境贫寒,九岁开始接触相声艺术,常游走于北京天桥和东安市场相声场子之间,曾随崇寿峰学艺。十三岁正式拜张寿臣为师(张寿臣为其取艺名刘立棠),学说相声。
十四岁赴天津,与马三立、赵佩茹、李洁尘等在南市联兴茶社相声大会演出,并常到广播电台播音,初露头角。
1932年,17岁的刘宝瑞与18岁的马三立搭档,去营口、烟台、青岛等地“跑码头”,演出相声。
1937年,刘宝瑞赴济南光明茶社演出,期间编演了相声《家务事》《韩复榘讲演》(韩青天)。
20世纪40年代,为维持生存,刘宝瑞一直不间断地在各地“跑码头”。期间曾在天津、北京、济南、南京、上海等地,与曲艺名家白云鹏、高元钧等合作演出。
1941年,刘宝瑞到开封演出两个月,期间同张杰尧(张傻子)合作演出。
1944年,刘宝瑞在济南创办“共乐茶社”相声大会,邀请张寿臣、于世德、张立森、王长友、高桂清、来少如等演出。济南相声场子垮了之后,刘宝瑞从济南回到北京,入“启明茶社”演出,期间和郭荣起搭档,互为捧逗,一连在电台播演了四个月的相声节目,在北京城造成较大影响。
1950年,已在香港颇有人缘的刘宝瑞回到解放后的上海。
1952年回到北京,参加中国戏曲研究院实验曲艺团。后调中央广播说唱团任艺术指导。
从1954年起,刘宝瑞先后去过江、浙、鲁、豫、内蒙古等地基层演出。1954年春节期间,到北京郊区为农民演出,同年4月,到琉璃河北水泥厂下厂辅导工人曲艺队伍。此后,刘宝瑞为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的曲艺训练班坚持教学十二年,培养出大批青年相声演员。
1959年夏天,刘宝瑞去福建前线慰问解放军,访问了侦察英雄纪瑞瑄,及时创作、表演了歌颂英雄的单口相声《神兵天降》,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篇军事题材的单口相声。
六十年代初,刘宝瑞和侯宝林、马季一起,经常去北京中南海,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做专场演出,并多次受到亲切接见。
1962年春节,在宣传上应着“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使人们充满笑声”的指示,中央电视台(当时名为“北京电视台”)举办以相声为主的“笑的晚会”。
1983年,中国曲艺出版社出版《刘宝瑞表演单口相声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