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三立,1914年10月1日出生于北京市,祖籍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回族,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
相声八德之一马德禄之子。曾任中国曲艺家协会顾问、天津市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等职。是五、六、七、九届天津市政协委员。亦是一位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擅使“贯口”和文哏段子。马三立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潜心探索,创立了独具特色的“马氏相声”,是当时相声界年龄最长、辈分最高、资历最老、造诣最深的“相声泰斗”,深受社会各界及广大观众的热爱与尊敬。马氏相声雅俗共赏,在天津更是形成了“无派不宗马”的说法。1930年开始登台演出。12岁跟父亲马德禄学艺,后拜著名相声演员周德山为师。1947年,登上天津大观园剧场,与侯一尘搭档,大受观众追捧。2001年12月8日,在天津举办从艺八十周年的告别演出。
基本资料
中文名:马三立
别名:马桂福
国籍:中国
民族:回族
籍贯: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1914年10月1日
属相:虎
星座:天秤座
身高:179cm
体重:51kg
职业:相声表演艺术家
毕业院校:天津汇文中学
师父:周德山
字辈(代):寿字辈、第五代相声演员
出生居住地:天津
代表作品:《吃元宵》《卖挂票》《黄鹤楼》《相面》《文章会》《逗你玩》《买猴》《开会迷》《十点钟开始》《开粥厂》《查卫生》
主要成就:创立“马派相声”
演艺经历
12岁,开始跟随父亲马德禄学艺,后拜相声演员周德山为师。他初中就读于天津市汇文中学,毕业后说相声。
1930年,开始登台演出。解放前,先后与耿宝林、刘奎珍、侯一尘、张庆森搭档表演。
1947年,登上了天津大观园剧场的舞台,与侯一尘搭档。
1948年,第三次来到北京,在华声电台和茶社戏园演出,以他风格独特的马家相声在曲艺迷中引发关注。
建国后,马三立积极编演新相声。
1950年,应新声戏院之邀,马三立重回天津演出。此后近十年间,他参加赴朝慰问团文艺队并任副队长,当上了市曲艺团副团长,还被认定为市政协委员,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文艺工作者。
1961年3月24日,马三立阔别观众两年之后,在劝业场楼上天乐曲艺厅进行首场演出
1970年,响应战备疏散城市人口,马三立率全家离开天津,到南郊区北闸口村落户,务农亲耕了7年,甚至学会了一手不错的木匠活。不管是下放还是蹲牛棚,他从来没有忘记过背词,几乎每天早晨都要练上一番,身上的功夫并没有荒废。
平反以后,年届古稀的马三立和王凤山搭档,将《西江月》《文章会》《开粥厂》《卖挂票》等段子再度搬上舞台表演。在无人捧哏的情况下,马三立又积毕生之功编创表演了一系列单口小段,如《逗你玩》《家传秘方》《查卫生》《八十一层楼》《追》等。这些小段一方面融合了传统相声讽刺、幽默的固有特点,一方面又带有马派相声的特色,有着浓郁的市井气息,因此,一经推出,历久不衰,形成马三立艺术创作上的另一高峰。
2001年12月8日,在天津举办了从艺八十周年的告别演出。马老在天津人民体育馆登台演出,向喜欢他的相声艺术观众们做从艺80周年暨告别舞台演出。